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站内搜索:
段登云
县委副书记
领导言论  
段登云:聚焦目标“955”工作法精准发力到村到户
2016-06-13 08:39:12 作者:段登云 来源:正宁县委办 浏览次数:0
    正宁县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统揽,聚焦“六个精准”要求,全面落实“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围绕发展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攻坚、精准发力,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全县扶贫户由 2012年的13947户56970人减少到601户2261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624元增加到7633.8元,贫困面由26.52%下降到4%以下,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贫困户层面推行“九个到户”:一是对象精准识别认定到户。结合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按照“四因四缺”(因病、因学、因婚、因灾,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主导产业)办法,组织双联单位、联户干部逐村逐户调查摸底、核实情况,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8667户6.3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扶贫户7313户2.99万人,低保户10561户3.27万人,五保户793户891人,因户施策、区别对待。二是电子扶贫档案管理到户。对全县7313户、2.99万扶贫户建立了一套上下对应共享的扶贫电子信息档案,准确采集了户主、住房、产业照片、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构成、发展意愿、致贫原因、脱贫路径、落实效果、帮联干部等信息,并印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手册户均一册,下发了驻村工作日志,帮联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各填一本,形成了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管理体系。三是房水电等基础建设到户。按照“财政配套+金融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资金整合+农户自筹”模式,统筹推进农村危窑(房)改造、农村公租房等工程,新建安全住房3115户,其中为无能力建房户全额援建安全稳固住房274户,在山河镇李家川等林缘村组探索建立公租房87间;坚持两年计划一年落实,贷款8400万元,因地制宜建设高原机井、小电井及沟边上水等供水工程1013处,解决了8870户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实施5个自然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采取县乡户三级筹资新建简易厕所9164个。全县基本实现了农户安全稳固住房、安全饮水、动力电和简易厕所全覆盖。四是多元富民产业培育到户。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采取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模式,由群众自下而上选择发展苹果、养殖、苗林等致富产业。全县7313户贫困户发展苹果的达到50%以上,发展苗林的达到38%,发展养殖的达到20%,基本实现了每户有一个主导产业,产业经营收入占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托管、土地信托和入股分红等土地流转新模式,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3.73万亩,建办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0多个。五是技术劳力有偿服务到户。积极组建苹果、草畜、苗林等产业联合会5个,为群众提供产贮销全方位服务;成立产业有偿技术和劳力服务工作队212个,常年为经营不充分和无力经营但有意愿发展产业的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有偿技术和劳力服务,群众在发展主导产业和转移就业中实现了产业和劳务增收两增收、两不误。六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到户。整合人社、教育、农牧、科技和农广校等单位的农村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创业就业和“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等培训项目,积极开展技术技能和订单培训,7620名贫困人口获得了技能技术培训资格证书,实现了全县扶贫户技术技能培训全覆盖;积极与波司登集团达成劳务协议,定向劳务用工8000多名,底薪3800元以上,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积极拓展和巩固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为主的劳务基地, 成功注册“阳周汉子”“陇原月嫂”、申报“泥阳绣女”等劳务品牌,年输转劳动力5.2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500人,劳务收入占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七是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到户。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审查、乡镇审核、扶贫办审批、财政局审拨的发放工作流程,规范有序推进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工作,做到精准贷款、放款、用款,先后发放精准扶贫贷款8354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八是惠农政策落实到户。联村单位、联户干部以及驻村帮扶工作队,面对面宣讲、一对一解答,向群众宣传强农惠农政策,解读热点难点问题,并采取公开、透明、公示的方式,将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退耕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高龄老人生活补、农村低保、新农合、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等26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一折通”上,全年发放各类惠农资金补贴1.43亿元。九是“三本账”动态管理到户。全县所有贫困户都严格按照省上统一要求,做到户户有脱贫计划进度账、脱贫措施办法账、脱贫帮扶责任账等“三本账”。并全方位、全过程监测贫困户动态变化,对2014年脱贫户、五保户、低保户和建档立卡扶贫户以及全县所有一般户,严格按照贫困户7项脱贫指标,重新核查审定,以解决原定贫困户界定不准和新增扶贫户的发现扶持问题,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定点脱贫,逐年销号,为推进扶贫攻坚提供信息支持。

    在贫困村层面推行“五个到村”:一是道路交通改善到村。推行“四分离”(设计招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计量支付)制度,着力打通出境路、断头路,连接乡村路、循环路,修建林区路、旅游路、产业路、群众安置路,新修农村公路197.4公里,乡镇、行政村实现了等级公路全覆盖。二是干部驻村帮扶到村。整合省市县双联干部、到村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每村组建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19个重点贫困村和80户以上贫困户插花村,每天安排两名联户干部驻村,其它村每天安排1名联户干部驻村工作,帮扶工作队队员平均驻村达到160天以上,认真填写驻村工作日志和精准扶贫工作手册,集中攻坚帮办实事123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510余起。三是金融资金支撑到村。积极引导组织金融部门全程参与入户调查和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将村民信用等级与整村信用等级捆绑,通过“两议一监督”机制民主评议拟贷款农户名单,逐步建立银政合作平台,支持群众贷款发展产业。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扶贫互助协会36个、产业发展合作社87个,累计协调发放各类涉农贷款21.73亿元,6912户2.76万贫困群众从中受益。四是公共服务覆盖到村。围绕“3211”(所有行政村建成土地流转服务点、金融便民服务点、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资金互助协会和便民超市)配套公共服务,全县94个行政村全面实现土地流转、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点,便民服务和日间照料中心,便民超市和资金互助协会全覆盖;围绕“五有两服务”[一村一所小学(教学点)、一所幼儿园(学前班)、一个卫生室、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室,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服务]建办社会事业,各村全部达到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学前班)、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室(乡村舞台)“五有”标准,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五是“五张图”定向落实到村。全县94个行政村严格按照“853”管理办法,多次对接核查审定,全面落实了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贫困人口进出动态、全村脱贫目标任务、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五张主图”和贫困人口进出识别流程图、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两张附图”,并在行政村扶贫工作站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系列方案、办法、台账和表册,对政策性文件、程序性文件等五类档案资料进行了归档整理,做到了责任清、任务明、落实到位。

    在全县层面推行“五个机制”:一是推行“因户施策”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对五保人口全部实行财政供养,对因女儿出嫁、儿子招赘或外出务工长期不归的“准五保户”,政府全额援建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公租房,优先解决安居问题;对低保人口实行政府兜底,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对扶贫人口实行“三级”分类(微贫“一级”、较贫“二级”、贫困 “三级”)动态管理,推行“642”(县级领导帮联6户,科级干部帮联4户,一般干部帮联2户)帮扶制度,实现稳定脱贫;对突发变故致贫人口筹建政府救助基金,建立梯级救助制度(2000元以下乡镇救助,2000元-5000元县民政局救助,5000元以上县政府会议研究后救助),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13.79万元,兑付大病医疗救助基金615.66万元,1834户6417人得到及时救助,有力促进不同贫困群体同步脱贫。二是推行“383”农村农业工作机制。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由群众自下而上选择致富产业,政府对接群众需求布设配套项目,有效调动政府、群众和中介服务组织三方面积极性,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新栽苹果2.7万亩(春季1.2万亩、秋季1.5万亩),全县累计达到21万亩,实现了农民人均一亩果目标;充分利用林缘荒坡地和废弃窑洞,成功探索出窑洞养羊新模式,新建窑洞羊场41个,辐射带动1023户贫困户发展窑洞养羊;新栽苗林6.7万亩(春季3.2万亩、秋季3.5万亩),累计完成苗林结合17.23万亩。三是推行“1+x”项目集中交办机制。针对帮扶意向与群众意愿相互脱节,帮扶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全面推行双联扶贫“1+X”项目交办制度(一项重点工作或项目确定一个牵头部门,若干个配合单位),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自下而上列出实施清单,每年10月份统一交办相关帮联单位和职能部门,在下年度工作计划中统筹落实。累计交办各类项目436个,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6亿元,帮办了一批产业项目、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专项贷款等方面的实事好事,惠及2.79万贫困群众。四是推行“内联外引”社会帮扶机制。积极筹建“正宁扶贫爱心救助基金会”,先后筹集救助资金28万元;深入实施“民企陇上行”“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等活动,与甘肃省工商联钢材商会、家用纺织品业商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和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等5个商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定向培训、捐赠、帮扶等活动,波司登集团定向捐助读书和羽绒服价值60多万元;采取“3+2”模式,积极推荐21名贫困学子参加全国“授渔计划”培训。五是推行“能上能下”督查考评机制。全面树立以减贫结果为导向的考评机制,设立双联工作及精准扶贫单项奖,并加大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成立精准扶贫督查考核组、预脱贫验收组及精准扶贫考核组,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平时年终相结合、随机定时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督查力度,严格任务落实。认真执行干部“逢提必下”制度,将年度减贫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扶贫开发专项资金规范管理、项目实施质量效益等指标作为干部任用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扶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贫困群众得到实惠。

(编辑:刘崇龙)
网站首页 | 链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