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县委部门 县委大事记
重要文件 干部任免
陇东报数字版 正宁新闻
 
县委办 纪委
组织部 宣传部
统战部 政法委
农村部 编办
老干局 机关工委
档案局 党史办
党校 团委
妇联 工会
文联 科协
 
理论调研  
着力解决“五个问题” 推进土地规范流转
2016-03-02 15:51:40 作者:赵勇 来源:正宁县委办 浏览次数:0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正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总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不足2亩。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7.1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6.5%,小规模分散经营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立足正宁县情实际,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必须着力解决好“五个问题”,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一、培育流转主体,着力解决好由谁流转土地的问题。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流转主体,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农业龙头企业牵动,引导支持富迪斯公司、盛世果业公司、奥神洲进出口贸易公司等“农”字号企业建办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形式,发展订单种植,建立原料基地,增强土地流转后续力。农业专业合作社促动,发展壮大永正老林果业、榆林子中兴烟草、西坡绿洲苗木等合作经营组织,鼓励合作经营组织规范运行,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增强示范引领效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家庭农场推动,深入研究梳理中央和省市有关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程序和管理措施,支持和引导富方园、嘉盛牧业等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土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专业大户带动,围绕苹果、草畜、苗林、蔬菜、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依托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强化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种养大户和致富能人,发展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

    二、明晰发展产业,着力解决好流转土地干什么的问题。围绕果、烟、菜、畜、林、药等特色产业,根据山、川、塬等不同地形条件和机械化程度、基础设施配套等综合因素,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立足于山区土地撂荒较多、劳力缺乏的实际,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以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进行流转,大力推广苗林结合、核桃与油松、大葱、紫苏套种的模式,积极发展山地核桃、荒坡苗林。立足于塬面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实际,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为重点进行流转,大力推广果烟果药果菜套种模式,突出发展苹果产业,努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立足于川区坡耕地、废弃窑洞较多的实际,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重点进行流转,着力发展窑洞养羊、瓜菜和苗林等产业。同时,充分利用四郎河川区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夏菜、设施养殖和水产养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三、创新流转模式,着力解决好流转土地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在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流转土地的基础上,积极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立足当地实际,探索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信托公司和土地银行等多元化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土地信用合作社,依托成立互助资金协会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民入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采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机制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机制,实行“以贷定存、以存促贷、存贷共进”的运作模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信息收集发布等中介服务。土地托管公司,由村组干部或经营主体依法申请成立,开展土地流转服务,托管公司将农民流转的土地进行整理、成片开发,采取招标、竞拍、打包招商等方式出租给专业大户或农业企业经营,按亩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发挥中介作用,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银行,通过村委会或经营主体进行组建,农民自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土地银行”,获取存地“利息”,“土地银行”将农户存入土地贷给愿意种植的农户或经营主体,收取贷出“利息”,赚取“土地租差”。

    四、健全完善机制,着力解决好流转土地如何规范管理的问题。建立健全纠纷调解、风险规避等机制体制,明确土地权属关系,消除流转纠纷隐患,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与档案,有效鉴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关系,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解决制度,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仲裁,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正当权益,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保证。建立规模经营风险规避机制,加强土地流转前的审核、流转中的指导和流转后的监管,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规模经营主体拟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指导确定适度的经营规模和流转期限,使之与资本、技术、生产能力、生产环境和管理相适应,避免业主投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规避经营风险。同时,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提高保险赔付额,把土地流转风险降到最低。建立流转价格合理评估机制,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指导流转双方,在签订流转合同时,坚持把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作为出发点,科学确定流转期限。同时,按照经营项目、土地产出效益等因素,采取分段上浮或产出效益提成的方式,充分协商,合理上浮土地流转价格,维护农民利益。建立政策扶持引导机制,安排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和规模流转主体奖补,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和模式,逐步在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完善与城镇社保的及时对接,实现由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转变。

    五、强化服务保障,着力解决好流转土地如何高效运作的问题。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搭建规范服务、科技支撑、金融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务平台,实现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搭建好规范服务平台,按照“六有标准”(有专门的产权交易中心、规范的纠纷仲裁大厅、现代化的信息发布平台、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的管理服务制度、健全的档案资料台账),县级依托农经局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依托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组建土地流转服务站,村级依托村委成立土地流转托管站的“三位一体”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搭建好科技服务平台,将农业科技服务重心进一步向土地流转试点乡村倾斜,实行县直涉农部门包联组村,技术干部包联流转主体,有针对性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示范、推广,为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地科技服务支撑。搭建好金融支持平台,持续深入推行“五种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支持产业链、“由点到面”金融信贷全覆盖、整村产业贷款、担保抵押贷款以及互助金融),坚持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土地流转主体开展对接,信贷资金优先向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倾斜,更好地支持和服务规模经营。搭建好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信息资源共享,开展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服务,向社会公开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

(编辑:张海锋)
 

网站首页 | 链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